返回 第241章 《满江红》千古流传,是否岳飞所作?尽忠报国又精忠  直播:惊!龙凤猪凑不出一个太子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
第241章 《满江红》千古流传,是否岳飞所作?尽忠报国又精忠[3/3页]

  宋,并且放出豪言提兵百万西湖上,立马吴山第一峰,南宋被打得措手不及,仓促应对。”

  “开战不久,金军就控制了两淮地区,赵构吓得要逃往海上,但是在宰执们的阻拦之下,才不情不愿的去建康坐镇。”

  “当时还只是中书舍人的虞允文在采石击溃金军,重创了金军的攻势,西路和中路也捷报频传。”

  “金军对宋军的优势不复存在,而完颜亮急于取胜,要将士们在三天之内突破防线渡过长江,将士们不堪苛待爆发兵变。”

  “完颜亮被杀,金军撤退。”

  “南宋转危为安,赵构也在次年宣布退位,立赵玮为皇太子改名赵昚(shèn),将皇位禅让给他,自己当起了太上皇。”

  “宋孝宗即位后就下旨为岳飞平反,将岳飞迁葬于西湖栖霞岭,追谥为武穆,一代名将岳飞终于平冤昭雪!”

  ......

  这里说一下,很多人有误区以为岳飞刺字是“精忠报国”,但其实是“尽忠报国”。

  岳飞背上刺的字是“尽忠报国”。

  作为正史的《宋史》中,无论是《何铸传》还是《岳飞传》都有相关记载。

  南宋绍兴十一年(1141年),岳飞下狱,秦桧命何铸主持审讯。

  当何铸看到岳飞背上所刺“尽忠报国”四个字之后,大为震惊,觉察岳飞是冤枉的。

  可见岳飞背上的确有刺字,且为“尽忠报国”。

  而“精忠报国”的说法,则与宋高宗御书“精忠岳飞”四字有关。

  岳飞率领的岳家军英勇善战、纪律严明,深受民众爱戴。

  岳飞在先后平定了一些叛乱后,于绍兴三年(1133年)九月到临安觐见宋高宗赵构,赵构很高兴,赐给岳飞铠甲、弓箭等物,并御书“精忠岳飞”,制成锦旗一面赐予岳飞。

  后来人们就将“精忠岳飞”和“尽忠报国”合称为“精忠报国”。

  至于岳母刺字的情节,《宋史》中没有记载。岳母刺字始见于清人钱彩的长篇小说《说岳全传》。

  这可能是一种文学创作或民间传说的演绎。新笔趣阁小说

  但岳飞的尽忠报国精神和他的英勇事迹是不容置疑的,值得后人敬仰和传颂!

特大好消息,退出转码页面,下载爱阅小说app后,全部小说免广告看,还能优先看最新章节。活动推广期间,用户还可以免费领取礼包100块钱话费。

第241章 《满江红》千古流传,是否岳飞所作?尽忠报国又精忠[3/3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