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第214章 科举制度到底利大于弊吗?八股取士,思想的禁锢  直播:惊!龙凤猪凑不出一个太子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
第214章 科举制度到底利大于弊吗?八股取士,思想的禁锢[1/3页]

  “元朝科举仅实行了45年,取士人数不过千人,是科举制度自实行以来规模最小的一朝。”

  “不仅科举规模小,而且元廷对通过科举入仕的官员也不重视,实际掌权的仍然是大贵族。”

  “此外,作为南宋后裔的南人在元朝是最受歧视的群体,不仅科举名额极少,而且升迁也很不容易。明朝开国名臣李善长、宋濂等人都没有在元朝考中科举。”

  “明朝的科举也经历了由废到兴的时期,虽然朱元璋在开国第三年就设立科举,但是洪武一朝依然是举荐和科举并进。”

  “换在以前通过举荐制度可以大搞裙带关系,但是在朱元璋手下干活不论是通过举荐还是科举入仕,能保住性命都很不错了。”

  “......”

  “洪武四大案杀得人头滚滚,血流成河。”

  “......”

  “朱元璋晚年的南北榜案更是把主考官和状元都送去见了阎王。”

  “......”

  你36度的嘴里,怎么能说出这么冰冷得话?

  “在1397年的会试中,录取的51人全部都是南方士子,放榜以后遭到北方士子抗议。”

  “朱元璋认为其中存在舞弊下令彻查,但是主考官却坚称录取结果并无问题。”

  “考官完全是凭真才实学录取的,朱元璋大怒下令将主考官发配流放,会试第一名也被处死,朱元璋亲自阅卷重新录取了61人,全部都是北方人,史称南北榜案。”新笔趣阁小说网

  “此案最终促成明朝按地域取士。”

  “......”

  静。

  太静了。

  静的可怕。

  洪武年间的大臣根本不敢说话。

  而被提及的正主老朱跟没事人一样,毫不在意地下那群人会怎么想。

  “公元1425年,明宣宗朱瞻基下令会试分南、北、中取士。”

  “明朝科举还有一个重要的改变就是额外设立庶吉考试,在新科进士中选拔进入翰林院的人才,继而入阁辅政。”

  “到了明朝中后期

特大好消息,退出转码页面,下载爱阅小说app后,全部小说免广告看,还能优先看最新章节。活动推广期间,用户还可以免费领取礼包100块钱话费。

第214章 科举制度到底利大于弊吗?八股取士,思想的禁锢[1/3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